http://evillive.net
抗日战争的历史脚步走到了令人难忘的1945年。
是年8月8日,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,宣布:“自明日(8月9日)起,苏联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。”两小时后,苏联红军攻进中国东北,重创自诩常胜的日本关东军。
8月9日,***主席发表声明: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》号召中国抗日军民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。
8月10日,八路军总部发布大反攻的命令。
8月11日8时,朱德总司令发布二号命令,其中:“现驻河北、热河、辽宁边境的李运昌所部,即日向辽宁、吉林进发。”
8月12日,冀热辽解放区党政军首脑在丰润城北13公里的大旺庄召开紧急会议,讨论执行总部命令的具体方案。出席会议的有冀热辽区党委书记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,副司令员詹才芳,参谋长彭寿生,政治部主任李中权,行署主任张明远,副主任朱其文,区党委常委苏林彦,十四军分区政委李子光,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等。会议决定:成立以李运昌为书记的东进工作委员会,抽调整个兵力三分之二的八个主力团、一个营、两个支队,一万三千人;抽调三个军分区司令员、四个地委书记及地方干部两千五百人,共计一万五千五百人开赴东北。
西路,十四地委书记、十四军分区政委李子光,十四军分区司令员舒行率领11、16团2000余人,于19日出关入兴隆、隆化、围场、滦平、丰宁诸县。8月23日在承德与苏军会师。
中路,由十五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和地委书记宋诚率领11、15团约3000人,于8月17日出喜峰口向热中热东挺进。26日进入平泉,解除伪满军第十九旅武装。而后兵分两路:一路向宁城、赤峰、乌丹进发;一路向建平、凌源、朝阳、新惠进发,收复8个县城,沿途生俘日满军5000余人,在赤峰与苏军相遇。第一关就是通过苏军的哨卡,因为语言不通,不准前进。先头部队的连指导员灵机一动有了主意。他急忙从背包里取出入党申请书来,上边印着无产阶级领袖像。他举到苏军哨兵面前请他看。苏军士兵一眼就叫出他们的名字来: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斯大林,对下一个***他就不认识了,左看右看,正看倒看就是认不出来。
八路军指导员说,他叫***。斯大林是你们的这个,他树起了大拇指。又说,***就是我们的这个,他又树起大拇指。
苏军士兵似乎明白***是马克思家族的成员,不是伪军满军日军,对八路军有了一点好感,就放他进了赤峰,把他领到一个大房子的苏军司令部,一位留胡子的上校军官,带着一个女中文翻译,盘问八路军,他们之间一点点地接近,一点点地沟通,苏军军官逐渐明白八路军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领导的部队,是抗日的,是他们的战友。于是接管了赤峰,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。
东路,由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亲自率领。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、副政委唐凯率12、18团,卢龙、昌黎、抚宁联合县支队和朝鲜义勇队约 4000人,组成第一梯队。先头部队横扫山海关外围,8月29从义院口、九门口出关,占领绥中,在前所车站与苏军会师。也是因为语言不通,产生了误会。八路军一位文艺工作者急中生智,坐在风琴边如同蜻蜓点水弹奏一曲列宁推荐的歌曲——《国际歌》,带头领唱:起来,饥寒交迫的奴隶……
八路军全体将士都高唱:起来,饥寒交迫的奴隶……
从来就没有救世主,
不靠神仙皇帝……
那些来自列宁故乡的士兵,景慕列宁伟大的人格,牢记列宁的教训:“一个有觉悟的工人,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,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,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帮人,语言不通,举目无亲,远离祖国——他都可以凭《国际歌》熟悉的曲调,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。”
《国际歌》创造了奇迹。他们都放下武器,挽着手臂,与中国同志合唱起《国际歌》来:这是最后的斗争,团结起来到明天,英特纳雄纳尔一定要实现。
八路军控制了辽西走廊。李运昌率第二梯队三个主力团,一个特务营约5000人向东北挺进。
称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所处军事要冲的地势,是挺进东北的八路军必经之地。但,赖在山海关的日军拒绝投降,阻挠八路军东进。
日军不投降就消灭之。李运昌下决心打下山海关,他听取了曾克林关于打山海关的作战计划汇报之后指示:“力争敦促山海关之敌无条件投降。万不得已需要攻城时,尽量保护这座历史名城和城内老百姓的安全。”
八路军与苏军联合作战,从南、东、北三面包围了山海关,黄昏打响,晚9时结束战斗。歼灭日军一部,其余携家属向秦皇岛码头逃窜。生俘伪军警政府官员数千人,缴获迫击炮50门,轻重机枪70余挺,长短枪3000支,子弹10万发。
1945年9月6日,延安出版的《解放日报》头版头条消息称:“华北军事要冲山海关,即沦陷敌手13年之久的榆关镇已为我军光复。”
抗日战争的历史脚步走到了令人难忘的1945年。
是年8月8日,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,宣布:“自明日(8月9日)起,苏联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。”两小时后,苏联红军攻进中国东北,重创自诩常胜的日本关东军。
8月9日,***主席发表声明: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》号召中国抗日军民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。
8月10日,八路军总部发布大反攻的命令。
8月11日8时,朱德总司令发布二号命令,其中:“现驻河北、热河、辽宁边境的李运昌所部,即日向辽宁、吉林进发。”
8月12日,冀热辽解放区党政军首脑在丰润城北13公里的大旺庄召开紧急会议,讨论执行总部命令的具体方案。出席会议的有冀热辽区党委书记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,副司令员詹才芳,参谋长彭寿生,政治部主任李中权,行署主任张明远,副主任朱其文,区党委常委苏林彦,十四军分区政委李子光,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等。会议决定:成立以李运昌为书记的东进工作委员会,抽调整个兵力三分之二的八个主力团、一个营、两个支队,一万三千人;抽调三个军分区司令员、四个地委书记及地方干部两千五百人,共计一万五千五百人开赴东北。
西路,十四地委书记、十四军分区政委李子光,十四军分区司令员舒行率领11、16团2000余人,于19日出关入兴隆、隆化、围场、滦平、丰宁诸县。8月23日在承德与苏军会师。
中路,由十五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和地委书记宋诚率领11、15团约3000人,于8月17日出喜峰口向热中热东挺进。26日进入平泉,解除伪满军第十九旅武装。而后兵分两路:一路向宁城、赤峰、乌丹进发;一路向建平、凌源、朝阳、新惠进发,收复8个县城,沿途生俘日满军5000余人,在赤峰与苏军相遇。第一关就是通过苏军的哨卡,因为语言不通,不准前进。先头部队的连指导员灵机一动有了主意。他急忙从背包里取出入党申请书来,上边印着无产阶级领袖像。他举到苏军哨兵面前请他看。苏军士兵一眼就叫出他们的名字来: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斯大林,对下一个***他就不认识了,左看右看,正看倒看就是认不出来。
八路军指导员说,他叫***。斯大林是你们的这个,他树起了大拇指。又说,***就是我们的这个,他又树起大拇指。
苏军士兵似乎明白***是马克思家族的成员,不是伪军满军日军,对八路军有了一点好感,就放他进了赤峰,把他领到一个大房子的苏军司令部,一位留胡子的上校军官,带着一个女中文翻译,盘问八路军,他们之间一点点地接近,一点点地沟通,苏军军官逐渐明白八路军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领导的部队,是抗日的,是他们的战友。于是接管了赤峰,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。
东路,由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亲自率领。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、副政委唐凯率12、18团,卢龙、昌黎、抚宁联合县支队和朝鲜义勇队约 4000人,组成第一梯队。先头部队横扫山海关外围,8月29从义院口、九门口出关,占领绥中,在前所车站与苏军会师。也是因为语言不通,产生了误会。八路军一位文艺工作者急中生智,坐在风琴边如同蜻蜓点水弹奏一曲列宁推荐的歌曲——《国际歌》,带头领唱:起来,饥寒交迫的奴隶……
八路军全体将士都高唱:起来,饥寒交迫的奴隶……
从来就没有救世主,
不靠神仙皇帝……
那些来自列宁故乡的士兵,景慕列宁伟大的人格,牢记列宁的教训:“一个有觉悟的工人,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,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,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帮人,语言不通,举目无亲,远离祖国——他都可以凭《国际歌》熟悉的曲调,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。”
《国际歌》创造了奇迹。他们都放下武器,挽着手臂,与中国同志合唱起《国际歌》来:这是最后的斗争,团结起来到明天,英特纳雄纳尔一定要实现。
八路军控制了辽西走廊。李运昌率第二梯队三个主力团,一个特务营约5000人向东北挺进。
称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所处军事要冲的地势,是挺进东北的八路军必经之地。但,赖在山海关的日军拒绝投降,阻挠八路军东进。
日军不投降就消灭之。李运昌下决心打下山海关,他听取了曾克林关于打山海关的作战计划汇报之后指示:“力争敦促山海关之敌无条件投降。万不得已需要攻城时,尽量保护这座历史名城和城内老百姓的安全。”
八路军与苏军联合作战,从南、东、北三面包围了山海关,黄昏打响,晚9时结束战斗。歼灭日军一部,其余携家属向秦皇岛码头逃窜。生俘伪军警政府官员数千人,缴获迫击炮50门,轻重机枪70余挺,长短枪3000支,子弹10万发。
1945年9月6日,延安出版的《解放日报》头版头条消息称:“华北军事要冲山海关,即沦陷敌手13年之久的榆关镇已为我军光复。”